系部动态 当前位置:首页>>系部动态>>正文

2021级中医3班开展了"忆端午"传统节日交流会

作者:学生融媒体发展中心 来源:学生融媒体发展中心 发表于:2022年06月08日 文章点击数:511

2021级中医3班开展了"忆端午"传统节日交流会

端午节又称端阳节、重午节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我国“四大传统节日”。在古代汉语中,“端”是开头初始的意思,端午,意为“初五”。赛龙舟,吃粽子,纪念屈原。挂艾草、戴香包,预防五害。

从古至今,先民就留下许多端午的习俗和故事,端午的传承,历经千年。作为当代大学生,更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中医系21级中医3班于5月28日在金匮楼505开展了“忆端午”传统节日交流会。



“端午”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《风土记》。端午节起源于何时,纪念何人,长期以来众说纷纭,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:

“恶日”——战国时代,五月五日被视为“恶月”、“恶日”。农历五月,多阴雨天,衣物都容易霉烂,稻田亦易遭虫害。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,称为“恶月”,采取不嫁娶、不建房、不砌灶、不搬家、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。因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,以除瘟、驱邪、求吉祥,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,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。


古百越族祭祀活动——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,即古百越族。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,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,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。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,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,绘图腾神,给自己取乐。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。

其实,“恶日”是北方的习俗,赛龙舟是南方的习俗,随着时代的发展,南北的不断融合,就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节。



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,他热爱楚国,却换来君主的猜疑与贬谪,眼见楚国覆灭,楚原悲痛欲绝,投汩罗江而死。百姓们感念他对于祖国的忠诚,于是划舟船找寻他的尸体,又将饭团等扔进水中,希望水里的鱼虾不要伤害他的身体。于是,赛龙舟、吃粽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习俗。

据考证,端午节的“龙舟竞渡”早在屈原出生前就存在,屈原在《楚辞·涉江》中亦有关于龙舟的描写。



“龙舟”一词,最早见于先秦古书《穆天子传》。龙船竞渡前,先要请龙、祭神。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,多祈求农业丰收、风调雨顺、去邪祟、攘灾异、事事如意,也保佑划船平安。用人们的话说,“图个吉利”,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。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,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。



挂艾草、菖蒲

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,气温上升,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,古人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和菖蒲,由于它们特殊的香味和药理作用,人们用它们来驱病、防蚊、辟邪。


吃粽子

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"粽籺"、“筒粽”。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。早在春秋时期,人们便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食用。晋代时期,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粽子的样式也越来越多,内容也越来越丰富。



喝雄黄酒

古时,端午节有饮萍蒲酒、雄黄酒,喷酒雄黄酒、朱砂酒的习俗,主要目的是为了驱虫防病。



传统节日,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,荟萃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,孕育着一份崭新的时代精神。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,也是传承不辍的家国情怀,是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,是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,是刻在民族血脉中的记忆与乡愁。



地址: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职教园区 邮编:635000 联系电话:0818-2632255 7232158 7232188
Copyright @ 2023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